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14卷  第4期

述评
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蔡金贞, 李志强, 许传屾, 赵凯, 戴德淑, 王新
2023, 14(4): 473-47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01
摘要(361) HTML (72) PDF 608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急性肾损伤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肝移植受者的预后。肝移植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多种因素均可引起肾损伤,如未进行妥善处理,可进展为慢性肾病,显著增加术后病死率,对肝移植的临床疗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是临床医师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急性肾损伤的定义,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治疗策略,旨在通过优化治疗方案,降低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风险,进一步改善肝移植受者的临床预后。
心脏机械灌注技术的研究现状
刘金平, 王伟
2023, 14(4): 479-48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02
摘要(271) HTML (57) PDF 613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高质量的供心是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合理的供心保存技术对提升供心质量、改善心脏移植预后具有关键作用。静态冷保存(SCS)是目前移植心脏的标准保存技术,但该技术易造成供心严重的冷缺血损伤,且保存过程中无法评估心脏功能。机械灌注技术作为当前器官保存的重要新型技术,比SCS更符合生理状态,能够在器官保存过程中清除代谢废物、提供代谢需求的基本物质,一定程度延长保存时间、提升保存效果;也能有效评估器官功能,改善心脏移植预后;同时还能修复器官损伤,显著优化器官质量,提高供器官利用率。本文就心脏机械灌注技术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
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器官获取组织的内部审计
杨顺良, 吕立志, 江哲龙, 李羽抒, 王栋, 吴再新
2023, 14(4): 485-49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03
摘要(214) HTML (130) PDF 607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正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器官获取组织(OPO)的安全、稳定和健康运转提出了新要求。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综合部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要将OPO和器官捐献工作纳入审计范围,并将审计重心放在器官捐献事业整体发展当中,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客观、公平的评价,为OPO做好器官捐献工作提供评价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预防作用。
专家论坛
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邱伟, 夏旭翔, 章俊鹏, 胡旭焘
2023, 14(4): 491-49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04
摘要(226) HTML (59) PDF 712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延长受者术后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影响肝移植手术疗效,病情严重可致受者死亡,临床中引起了肝移植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肝移植术后ALI/ARDS可由肺源性因素(例如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肺部感染、误吸等)直接导致,也可由非肺源性因素(例如肺部以外的严重感染、输血、缺血-再灌注损伤等)间接导致。本文对肝移植术后ALI/ARDS的诊断标准及发生情况、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实验室及临床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加深对肝移植围手术期ALI/ARDS的理解与认知,以期为肝移植术后ALI/ARDS的诊治提供借鉴。
肝移植术中供受者肝动脉夹层的防治策略
刘召波, 王振顺, 刘东斌, 李非, 李嘉, 林栋栋
2023, 14(4): 498-50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05
摘要(403) HTML (177) PDF 758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肝动脉重建是肝移植术中关键操作步骤之一,供受者因素及手术操作因素导致术中出现待重建动脉意外形成夹层的情况会打乱手术计划,增加动脉重建难度,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后动脉狭窄及血栓的风险,也可能导致急性移植物失功而需要紧急手术干预甚至二次肝移植。探讨如何避免肝移植术中待吻合动脉形成夹层以及待吻合动脉出现夹层后的处理,将有助于预防肝移植术中动脉相关并发症,改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本文就肝移植术中供受者肝动脉夹层的成因、预防、处理及肝动脉重建方式经验介绍如下。
移植前沿
人工智能在肾移植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任相阁, 翟文生, 李冰
2023, 14(4): 505-51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06
摘要(323) HTML (62) PDF 956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领域,包括各种疾病的风险预测、诊断和治疗等,提升了疾病的诊疗及管理水平,在医学领域展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在肾移植领域中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研究者们已经尝试将其应用于肾移植术前评估、术后并发症预测等多个场景,提示人工智能在肾移植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围绕人工智能在肾移植供受者匹配、供肾功能评估、临床结局预测、术后并发症诊断、免疫抑制药监测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人工智能在肾移植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以期为促进人工智能在肾移植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超声造影技术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冷强华, 韩飞, 黄正宇
2023, 14(4): 514-52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07
摘要(197) HTML (41) PDF 737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对于移植肾功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病理穿刺活组织检查是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但随之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肾实质损伤等并发症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不断提升,其中靶向超声微泡技术更是进一步提升了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的特异度,使其替代病理穿刺活组织检查成为可能。此外,在急性排斥反应治疗领域,空化的超声微泡可以通过诱发声孔效应,促进免疫抑制药局部传递而发挥其抗排斥反应作用。本文对超声造影技术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超声造影技术在肾移植中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论著
六基因编辑猪-食蟹猴异种肾移植围手术期监测初步报道
杨树军, 卫浩, 许勇, 王恒恩, 宋翔宇, 贾志博, 彭江, 崔梦一, 杨博尧, 陈蕾佳, 郭爱桃, 张小丽, 潘登科, 杜嘉祥, 尚攀峰, 孙圣坤
2023, 14(4): 521-52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08
摘要(293) HTML (131) PDF 745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六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模型的构建。  方法  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肾脏移植给食蟹猴,观察受体存活情况及恢复血流灌注后肾脏情况。定期监测肾脏实质回声、血流变化及大小;进行血常规、肾功能检测及电解质检测;监测尿液、粪便及体质量动态变化。食蟹猴生命终点取移植肾、心脏、肝脏、脾脏、肺脏、盲肠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受体术后7 d死亡。恢复血流后,肾脏灌注良好,器官质地柔软,色泽正常。受体生命终点时见肾脏腹侧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附着,明显充血肿大,呈“大红肾”外观。术后随时间延长,肾实质回声增高,血流减少,皮质逐渐增厚,肾周及腹腔有少量积液。受体术后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血清肌酐在术后7 d升高至308 μmol/L,K+变化不大。术后即有淡黄色尿液排出,术后3 h内即恢复饮食及饮水并排淡黄色成形大便1次。术后1 d内尿液颜色逐渐变淡红至恢复正常,尿常规检测结果相符。术后2 d晨起排褐色血便2次,量较多,予以奥美拉唑进行抑酸治疗,至术后4 d大便恢复正常。β2-微球蛋白在术后7 d增至0.75 mg/L。体质量增加1.7 kg。尸检病理学检查发现移植肾间质水肿出血,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小动脉壁及动脉腔内淋巴细胞浸润,有动脉炎改变;盲肠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脾脏组织有淤血表现;其余器官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结论  人源化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模型构建获得初步成功,术后受体存活时间达1周。
circSNRK通过上调Akt通路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孟凡航, 崔瑞文, 陈秋源, 顾世杰, 曹荣华
2023, 14(4): 529-53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09
摘要(182) HTML (180) PDF 10445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环状RNA SNRK(circSNRK)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构建缺氧-复氧(IRI)细胞模型,检测IRI处理后circSNRK的表达情况及过表达circSNRK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circSNRK的作用靶点。将HK2细胞分为空白组(Mock组)、IRI组、对照质粒+IRI组(IRI+NC组)、过表达人circSNRK+IRI组(IRI+circSNRK组)、过表达人circSNRK+IRI+蛋白激酶B(Akt)抑制剂组(IRI+circSNRK+MK2206组)、对照质粒组(NC组)。检测Mock组、IRI组、IRI+NC组、IRI+circSNRK组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进行circSNRK作用靶点的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聚类分析。检测Mock组、IRI组、IRI+NC组、IRI+circSNRK组细胞CDKN1A、Akt、B细胞淋巴瘤(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p21、Bcl-2、Caspase-9、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检测NC组、IRI+NC组、IRI+circSNRK组、IRI+circSNRK+MK2206组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  结果  与Mock组比较,IRI组circSNRK表达水平较低,HK2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多。IRI+circSNRK组细胞增殖能力较IRI+NC组升高,细胞凋亡较IRI+NC组减少。circSNRK可通过51个微小RNA(miRNA)作用于648个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circSNRK作用靶点主要富集于细胞过程和生物调节等生物学过程,细胞部分、细胞和细胞外部分等细胞成分,以及结合、结合蛋白和酶等分子功能。KEGG聚类分析显示,circSNRK作用靶点主要富集在癌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和癌症miRNA等相关通路。与Mock组比较,IRI组CDKN1A和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miR-99a-5p RNA表达水平较高,Akt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与IRI+NC组比较,IRI+circSNRK组CDKN1A和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Akt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miR-99a-5p RNA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IRI组p21和Caspase-9蛋白表达较Mock组增多,p-Akt、Akt和Bcl-2蛋白表达较Mock组减少;IRI+circSNRK组p21和Caspase-9蛋白表达较IRI+NC组减少,p-Akt、Akt和Bcl-2蛋白表达较IRI+NC组增多。circSNRK和Akt上存在miR-99a-5p结合位点。与NC组比较,IRI+NC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与IRI+NC组比较,IRI+circSNRK组细胞增殖能力升高;与IRI+circSNRK组比较,IRI+circSNRK+MK2206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均为P < 0.05)。IRI+NC组细胞凋亡水平较NC组高;IRI+circSNRK组细胞凋亡水平较IRI+NC组低;IRI+circSNRK+MK2206组细胞凋亡水平较IRI+circSNRK组高。  结论  在IRI条件下,circSNRK可影响HK2细胞增殖和凋亡,可能是通过Akt通路发挥作用。
丁苯酞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焦亡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张瑞波, 申开文, 王强, 袁强, 沈俊
2023, 14(4): 539-54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10
摘要(323) HTML (85) PDF 7715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I组)、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组、丁苯酞低剂量组(NBP-L组)及丁苯酞高剂量组(NBP-H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损伤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炎症因子、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I组肾组织损伤较为严重,Scr、Cys-C、BUN和血清IL-1β、IL-18水平均升高,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NOD样受体蛋白(NLRP3)、Gasdermin D(GSDMD)、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IL-18、IL-1β、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F-κB p65、p-NF-κB p65、IL-1β、IL-18和NLRP3蛋白表达均增多。与IRI组比较,PDTC组、NBP-L组和NBP-H组肾组织的损伤程度均减轻,Scr、Cys-C、BUN和血清IL-18、IL-1β水平均下降,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NLRP3、GSDMD、Caspase-1、IL-1β、IL-18、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均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F-κB p65、p-NF-κB p65、IL-1β、IL-18和NLRP3蛋白表达均下降。与NBP-L组比较,NBP-H组肾组织的损伤程度减轻,Scr、Cys-C、BUN和血清IL-18、IL-1β水平均下降,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NLRP3、GSDMD、Caspase-1、IL-1β、IL-18、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均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F-κB p65、p-NF-κB p65、IL-1β、IL-18和NLRP3蛋白表达均下降。  结论  丁苯酞可下调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活性,降低肾IRI后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抑制细胞焦亡,减轻肾IRI。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下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谷浓度个体内变异度及其对血清肌酐的影响
张彦, 胡林昆, 缪丽燕
2023, 14(4): 547-55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11
摘要(232) HTML (53) PDF 637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下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谷浓度个体内变异度(IPV)情况及其对血清肌酐(Scr)的影响。  方法  收集41例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与他克莫司使用情况,分析他克莫司谷浓度分布情况及目标浓度达标率,以及他克莫司谷浓度的IPV分布及其与Scr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  41例肾移植受者中,足量和低剂量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各占46%(19/41),高剂量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占7%(3/41)。95%(39/41)的患者在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前24 h停用他克莫司,5%(2/41)的患者在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后24 h停用他克莫司;所有患者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5 d疗程结束至少3 d后开始重新启用他克莫司。服药前、服药期间、停药1周、停药2周、停药1个月他克莫司谷浓度达标率分别为73%(30/41)、30%(3/10)、48%(15/31)、35%(11/31)、53%(16/30)。IPV中位数为35%(23%,5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受者的Scr升高倍数与IPV呈正相关(rs=0.400 7,P=0.028 2)。  结论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下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谷浓度达标率降低,他克莫司谷浓度的IPV升高,且IPV较高的受者更容易引起Scr升高。
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对心脏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郑珊珊, 黄洁, 郑哲, 廖中凯, 宋云虎, 刘盛
2023, 14(4): 553-56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12
摘要(181) HTML (57) PDF 873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评估心脏移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对围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及长期生存的影响,并比较术前血清肌酐(Scr)和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术前风险评估中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95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Scr分为Scr < 133 μmol/L组(980例)、Scr 133~176 μmol/L组(83例)和Scr≥177 μmol/L组(32例);根据术前eGFR分为eGFR≥90 mL/(min·1.73 m2)组(436例)、eGFR 60~89 mL/(min·1.73 m2)组(418例)和eGFR < 60 mL/(min·1.73 m2)组(241例)。分析不同分组受者术后肾功能的转归情况及围手术期和远期结局。评价eGFR和Scr对心脏移植术后肾功能损伤和远期生存的影响。  结果  随着术前Scr升高,受者术后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比例增加,术后机械循环辅助的比例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延长,院内病死率增加,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随着术前eGFR的下降,受者术后使用CRRT辅助的比例增加,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比例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延长,院内病死率增加,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Scr≥177 μmol/L是受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风险比(HR)3.64,95%可信区间(CI)1.89~6.99,P < 0.01]。以Scr及以eGFR为指标的分组中,3组间的术后肾功能损伤累积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术前Scr < 133 μmol/L的受者中,术后远期肾功能损伤随时间的累积发生率随术前eGFR降低而升高(P < 0.01),而不同eGFR分层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心脏移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与围手术期和远期预后不良相关。心脏移植术前Scr和eGFR均是术后肾功能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cr对于术前肾功能评估的灵敏度较低,但预测围手术期死亡风险的准确性更高。eGFR是术前评估肾功能更为敏感的指标,可以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早期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对预后的不良影响。
间充质干细胞包裹人胰岛减轻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体外研究
杨玉伟, 李万里, 陈继冰, 丰丙政, 徐之然, 吴玲玲, 武桢, 顾新伟, 高宏君
2023, 14(4): 562-56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13
摘要(304) HTML (98) PDF 816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包裹胰岛对胰岛移植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的影响。  方法  将经示踪剂标记的MSC与人胰岛放入超低吸附培养皿,间隔0.5 h吹打混匀2次,之后置37℃、5% CO2条件下孵育培养24 h,实现MSC包裹胰岛,并检测MSC包裹胰岛的效果及胰岛的体外功能。体外构建血液循环管型模型,空白对照组加入0.2 mL胰岛培养液,胰岛组加入800胰岛当量未包裹的胰岛,MSC包裹组加入800胰岛当量MSC包裹的胰岛,37 ℃条件下循环60 min。在0、30、60 min 3个时间点各取0.5 mL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循环60 min后将血液用70 μm滤网过滤,收集血浆、血凝块及胰岛。血凝块及胰岛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CD11b阳性细胞在胰岛周围聚集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C3a、C5b-9、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IL-8含量。  结果  MSC和胰岛共同孵育24 h后胰岛可以被MSC包裹,包裹程度约80%。胰岛组和MSC包裹组血凝块和胰岛周围均存在较多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MSC包裹组较胰岛组CD11b阳性细胞少。与全血共孵育0、30、60 min后,MSC包裹组和胰岛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均下降,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与空白组比较,MSC包裹组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少,TF含量较高;与胰岛组比较,MSC包裹组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TAT、TF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与空白组比较,MSC包裹组C3a、C5b-9、IL-6、TNF-α、IL-8表达水平较高;与胰岛组比较,MSC包裹组C3a、C5b-9、IL-1β、IL-6、TNF-α、IL-8、MCP-1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  结论  MSC包裹胰岛可通过减少胰岛TF在血液中的暴露,在凝血反应阶段减轻IBMIR,从而减少移植早期胰岛移植物的损伤和丢失。
肾移植受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沈泽, 田洋洋, 周政, 惠宇, 王亮良, 潘浩, 黄玉华, 胡林昆
2023, 14(4): 570-57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14
摘要(200) HTML (71) PDF 829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68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PJP组(11例)、普通肺部感染组(24例)、非肺炎组(33例)。分析肾移植术后PJP的发生及治疗情况,比较各组受者的基本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分析PJP患者的基因分型及传播图谱。  结果  64例肾移植受者中,11例明确诊断PJP,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干咳伴进行性呼吸困难。所有患者胸部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间质炎症,磨玻璃样改变。确诊后,均口服复方磺胺甲唑3~4周。2例患者由于严重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难,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余受者均使用鼻导管吸氧。1例患者出院时血清肌酐升高,发生移植肾失功,其余10例PJP受者移植肾功能正常,无受者死亡。与非肺炎组比较,PJP组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淋巴细胞计数较少,淋巴细胞比例较低,C-反应蛋白、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水平较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CD4+T细胞计数较少(均为P < 0.05)。与普通肺部感染组比较,PJP组淋巴细胞计数较少,淋巴细胞比例较低,CD4+T细胞计数较少,1, 3-β-D-葡聚糖(BDG)水平较高(均为P < 0.05)。在检测的12例样本中,10例样本未发现新的基因分型。考虑PJP主要存在2条传播链,以及2例独立传播个体。  结论  由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肾移植受者更易感染耶式肺孢子菌(PJ),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干咳伴进行性呼吸困难,部分同时出现头痛,乏力,胸部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间质炎症、磨玻璃样改变。PJ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在肾移植随访门诊存在小规模的PJP爆发可能,应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肺移植受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仇桑桑, 许琴芬, 陈静瑜, 刘峰, 黄琴红, 李小杉, 吴波
2023, 14(4): 578-58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15
摘要(248) HTML (53) PDF 668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总结肺移植受者术后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现状,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1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感染MDRO分为MDRO感染组(122例)和非MDRO感染组(199例)。总结肺移植受者感染MDRO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移植受者感染MDRO的危险因素,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MDRO感染与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321例肺移植受者中,122例发生MDRO感染,感染率为38.0%。MDRO感染组检出229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92.6%),排名前3的分别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46.3%)、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22.3%)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14.8%)。MDRO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61.5%),其次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单肺移植手术方式、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时间长、手术时间长、尿管插管时间长、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是肺移植受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均为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单肺移植手术方式、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是肺移植受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呼吸机20 d内,随着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增加,感染风险持续增加;20 d后,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不增加感染发生的风险,呈现平台效应。  结论  肺移植受者MDRO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采用单肺移植方式、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是肺移植受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述
扩大供心来源的最新研究进展
袁顺, 王志维
2023, 14(4): 585-59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16
摘要(197) HTML (54) PDF 699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随着心脏移植手术技术逐步成熟、免疫抑制药广泛使用以及器官分配系统完善,供心来源不足已成为制约临床心脏移植发展的瓶颈,如何扩大供心来源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技术的应用,移植界就如何扩大供心来源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许多研究成果已逐步实现临床转化,推动了临床心脏移植的发展。因此,本文就扩大供心来源的最新技术及策略进行综述,重点探讨器官保存技术、边缘供心使用、异种移植、人工心脏以及生物人工心脏在缓解供心短缺中的作用,概述扩大供心来源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方向,以期为临床心脏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对供肝修复的潜在价值
王依婷, 江杰, 马丽, 胡宗强, 李立
2023, 14(4): 592-59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17
摘要(187) HTML (36) PDF 609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工作发展迅速,器官供需比例严重失衡。为解决供肝短缺问题,修复扩大标准供肝、改善供肝质量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功能,其衍生物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本文通过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和细胞外囊泡在改善肝脏脂肪变性、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小体积供肝再生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在供肝修复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修复边缘供肝、改善供肝质量提供新思路。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在器官移植受者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杜春恺, 朱一辰, 林俊
2023, 14(4): 598-60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18
摘要(199) HTML (73) PDF 526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是目前器官移植受者术后常用的免疫抑制药,主要包括西罗莫司(雷帕霉素)和依维莫司。mTOR抑制剂除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达到免疫抑制作用外,还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等多种潜在作用。病毒感染是器官移植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方法较为有限且疗效欠佳。本文对mTOR通路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常见mTOR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mTOR抑制剂在不同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为mTOR抑制剂在器官移植受者的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肝移植受者术前心脏疾病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展望
李文磊, 栗光明
2023, 14(4): 605-61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19
摘要(150) HTML (51) PDF 194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随着肝移植疾病谱和器官分配体系等因素的改变,越来越多伴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进入移植等待名单。手术应激、严重感染、免疫抑制药物不良反应等亦会导致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影响受者短期及长期生存。因此,术前对受者心脏结构及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对改善肝移植预后尤其重要。本文就肝移植围手术期心脏疾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肝移植受者心脏疾病风险评估的时机和方法进行综述,介绍当前肝移植术前常见心脏疾病的评估手段,以期为进一步降低肝移植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改善临床预后结果提供参考。
肾移植术后穿刺活组织检查分类应用进展
哈力努尔·沙德克江, 董瑾, 吴雄飞, 朱杰夫
2023, 14(4): 612-61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20
摘要(360) HTML (105) PDF 200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依然是诊断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的“金标准”。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依据患者肾功能分为指示性活检及程序性活检。指示性活检主要用于诊断肾移植并发症、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治疗;程序性活检主要用于定期监测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以排除亚临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因患者意愿等原因,程序性活检在我国未能广泛应用,指示性活检是现今主要的活检方式。目前指示性活检穿刺指征、程序性活检穿刺时机及必要性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分类、基于活检的组织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协助临床进行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明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进一步提高移植肾和受者的良好存活提供参考依据。
学术动态
2023中国转移性肝癌肝移植多中心合作项目研讨会会议纪要
滕飞, 宋少华, 傅志仁
2023, 14(4): 619-62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21
摘要(220) HTML (115) PDF 315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由浙江大学郑树森院士领衔,汇集全国28家肝移植中心的中国首个转移性肝癌肝移植多中心合作项目在上海启动,围绕转移性肝癌肝移植入组条件、转移性肝癌肝移植风险评估与预后判断、转移性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用药、多中心合作项目实施细节四项议题,与会专家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并以调查问卷形式凝聚共识、明确方向,致力于推动国内高质量规范化开展转移性肝癌肝移植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