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第15卷  第1期

述评
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疗策略
张江伟, 丁小明
2024, 15(1): 1-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8
摘要(270) HTML (180) PDF 364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随着肾移植供受者评估标准、器官获取保存方案、手术技术等不断进步,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是肾移植较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移植物丢失及受者死亡,严重影响肾移植效果。因此,本文就肾移植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包括血管狭窄、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血管破裂、血栓等的发生概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并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诊治情况,总结肾移植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的诊疗策略,以期为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肾移植疗效和受者生存率。
专家论坛
异种肾移植的亚临床研究进展
陈羽翔, 李卓骋, 李涛, 马晓杰, 王毅, 蒋鸿涛
2024, 15(1): 10-1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56
摘要(235) HTML (127) PDF 163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异种移植是目前解决临床器官来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及免疫抑制方案不断发展,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开启异种肾移植临床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鉴于人与非人灵长类动物实质性差异,同时为了满足现阶段的伦理学要求,猪-人异种肾移植的亚临床研究非常必要。近年来,已有关于基因修饰猪-脑死亡受者异种肾移植的亚临床研究,表明异种肾移植已经进入向临床发展的过渡阶段。然而,供受体选择及免疫抑制应用方案尚未统一,亟需在亚临床研究中进一步明确。本文就异种肾移植亚临床研究中供受体选择、免疫抑制方案、移植术后监测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综述,以期推动异种肾移植向临床转化。
移植肾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优化方案
王浩钧, 孙泽家, 王玮
2024, 15(1): 19-2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56
摘要(191) HTML (142) PDF 155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移植肾纤维化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移植肾的功能和存活率,甚至可能导致器官衰竭和患者死亡。目前关于移植肾纤维化的研究非常复杂,包括免疫、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药物毒性等,移植肾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依然极具挑战性。本文旨在总结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探讨移植肾纤维化的成因以及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优化治疗方案,有望改善肾移植受者的预后,也将为临床医师更好地管理肾移植受者提供参考。
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管理的研究进展
吕少诚, 贺强
2024, 15(1): 26-3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85
摘要(210) HTML (120) PDF 83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增加。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抗凝治疗的指征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门静脉血栓目前已不再认为是肝移植手术的禁忌,但是复杂的门静脉血栓会增加肝移植围手术期风险,如何恢复门静脉系统血流是临床手术方案决策的难点,合理的术前分型、手术规划和门静脉重建方式是保障肝移植受者远期良好预后的关键。本文就门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现状、危险因素、分型与鉴别,肝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管理和术中处理,以及门静脉血栓对肝移植结局的影响进行综述,为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的管理提供参考。
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策略
张晓峰, 朱震宇
2024, 15(1): 33-3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87
摘要(194) HTML (173) PDF 157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随着器官移植的高速发展,全球性器官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但供者短缺一直是制约肝移植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大国,供肝短缺问题尤为显著,很多危重症患者往往因为无法及时获得匹配的供肝,而失去最佳时机甚至死亡。ABO血型不相容(ABOi)肝移植作为一种扩大供者资源的策略,为那些等待合适供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然而,由于ABOi肝移植术后更容易发生严重感染、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胆道并发症、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及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因此备受争议。本文综述了ABOi肝移植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策略研究进展,旨在为ABOi肝移植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移植前沿
巨噬细胞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研究进展
刘琦, 张燕楠, 孙启全
2024, 15(1): 40-4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1
摘要(348) HTML (137) PDF 575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在心肌梗死、卒中、器官移植、涉及暂时中断血流的手术等过程中发生。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分子,在IRI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1型巨噬细胞是促炎细胞,参与病原体的清除;而M2型巨噬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参与组织修复和重塑以及细胞外基质重塑。巨噬细胞表型之间的平衡对于IRI的结局和治疗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巨噬细胞在IRI中的作用,包括巨噬细胞M1/M2表型平衡、向不同缺血组织浸润和募集的机制。此外,还讨论了IRI过程中靶向巨噬细胞的潜在治疗策略,为减轻IRI和促进组织修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论著
下调XBP1s通过Sirt3/SOD2/mtROS轴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彭宣, 倪海强, 顾世琦, 宫念樵
2024, 15(1): 46-5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86
摘要(214) HTML (125) PDF 185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在缺氧/复氧(H/R)诱导的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H/R组、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组(Ad-shNC组)、靶向沉默XBP1s腺病毒组(Ad-shXBP1s组)、空载腺病毒+H/R处理组(Ad-shNC+H/R组)、靶向沉默XBP1s腺病毒+H/R处理组(Ad-shXBP1s+H/R组)。检测NC组、H/R组、Ad-shNC组、Ad-shXBP1s组XBP1s的表达情况。检测Ad-shNC组、Ad-shNC+H/R组、Ad-shXBP1s+H/R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情况,细胞衰老标志物p53、p21、γH2AX表达情况,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验证XBP1s转录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检测下调XBP1s后Sirt3及下游SOD2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簇(mtROS)。  结果   与NC组比较,H/R组XBP1s表达增多;与Ad-shNC组比较,Ad-shXBP1s组XBP1s表达减少(均为P<0.001)。与Ad-shNC组比较,Ad-shNC+H/R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p53、p21、γH2AX表达增多,ROS、MDA、mtROS水平升高,SOD活性下降,Sirt3表达量降低,Ac-SOD2/SOD2比值升高;与Ad-shNC+H/R组相比,Ad-shXBP1s+H/R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p53、p21、γH2AX表达减少,ROS、MDA、mtROS水平下降,SOD活性升高,Sirt3表达量升高,Ac-SOD2/SOD2比值下降(均为P<0.05)。  结论   下调XBP1s可减轻H/R诱导的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可能是通过Sirt3/SOD2/mtROS信号轴发挥作用。
转基因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与猪胰岛的共培养研究
朱淑芳, 曲泽澎, 陆赢, 潘登科, 牟丽莎
2024, 15(1): 55-6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05
摘要(231) HTML (148) PDF 362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α-1, 3-半乳糖基转移酶(GGTA1)基因敲除(GTKO)、GTKO/人补体调节蛋白hCD46插入、单磷酸胞嘧啶-N-乙酰神经氨酸羟化酶(CMAH)/GGTA1双基因敲除(Neu5GC/Gal)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培养,以及与猪胰岛共培养对胰岛的保护作用。  方法  从不同转基因修饰GTKO、GTKO/hCD46及Neu5GC/Gal猪中提取骨髓,采用全骨髓法分离猪BMSC后进行培养。对BMSC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使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表面标志物。同时,观察BMSC诱导的多向分化,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标记猪BMSC来实现对BMSC的标记和示踪。将GFP转染标记的猪BMSC与猪胰岛细胞共培养,观察猪胰岛形态变化,与单纯猪胰岛细胞培养组进行比较。  结果  猪来源的BMSC在体外培养时呈梭形,表达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105及CD166,不表达CD34、CD45,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通过GFP转染标记的猪BMSC能够实现BMSC的标记和示踪,且在细胞分裂后的子代细胞中也能够稳定表达。猪BMSC对胰岛细胞有一定保护能力。  结论  成功建立了GFP标记的GTKO、GTKO/hCD46及Neu5GC/Gal猪来源的BMSC,其对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
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曾凯宁, 杨卿, 姚嘉, 唐晖, 傅斌生, 冯啸, 吕海金, 易慧敏, 易述红, 杨扬
2024, 15(1): 63-6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41
摘要(184) HTML (120) PDF 52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化的门静脉血流监测,术后按肝素钠桥接华法林的方案进行抗凝治疗。经增强CT或门静脉造影确诊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后,予切开取栓、全身抗凝、介入下取栓、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等处理。  结果  88例受者中共10例患儿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其中4例门静脉狭窄,确诊时间分别为术后1 d、2个月、8个月、11个月,6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确诊时间分别为术中、术后2 d、术后3 d(2例)、术后6 d、术后11个月。1例门静脉狭窄者和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者于围手术期死亡,门静脉并发症相关病死率为2%(2/88)。其余8例患者中,1例行全身抗凝治疗、2例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1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4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后均长期随访,未再出现门静脉相关症状,复查门静脉血流参数正常。  结论  规范化的术中及术后门静脉血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门静脉并发症,及时采取术中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后介入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手段可有效治疗门静脉并发症,减少门静脉并发症导致的移植物丢失和受者死亡。
肺缺血-再灌注核心基因介导的竞争性内源性RNA网络的构建
李晓凤, 唐明政, 刘禧禧, 宋子晴, 张国欣, 杨开银, 张凌云
2024, 15(1): 70-8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6
摘要(202) HTML (126) PDF 898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核心基因并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  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145989的原始数据当作训练集,GSE172222和GSE9634数据集作为验证集,并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并分析核心基因的诊断价值、免疫细胞的免疫浸润水平。构建并验证ceRNA网络。分析基于ceRNA网络的靶向药物。  结果  共检测到179个DEG,其中61个下调基因,118个上调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DEG与细胞迁移、分化和调节等生物学过程有关;与内吞囊泡膜、浆膜和膜筏等细胞成分有关;与趋化因子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免疫受体活性和抗原结合等分子功能有关。KEGG分析显示DEG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NF)、Wnt、白细胞介素(IL)-17和核因子(NF)-κB等信号通路。PPI网络提示CD8A、IL2RG、STAT1、CD3G和SYK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核心基因。ceRNA网络提示miR-146a-3p、miR-28-5p和miR-593-3p与CD3G的表达相关;miR-149-3p、miR-342-5p、miR-873-5p和miR-491-5p与IL2RG表达相关;miR-194-3p、miR-512-3p、miR-377-3p和miR-590-3p与SYK表达相关;miR-590-3p和miR-875-3p与CD8A表达相关;miR-143-5p、miR-1231、miR-590-3p、miR-875-3p与STAT1表达相关。CD3G有13种靶向药物,IL2RG有4种靶向药物,SYK有28种靶向药物,lncRNA MUC2有3种靶向药物,未发现CD8A、STAT1和其他ceRNA网络基因的靶向药物。  结论   CD8A、IL2RG、STAT1、CD3G和SYK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核心基因,对核心基因进行研究分析可能有助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靶点。
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可视化成像与门静脉支架植入术疗效分析
赵洪强, 刘影, 马建明, 李昂, 于里涵, 童翾, 吴广东, 卢倩, 张跃伟, 汤睿
2024, 15(1): 82-8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01
摘要(212) HTML (143) PDF 158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成像特征与优势,评估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肝移植术后因严重门静脉狭窄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门静脉狭窄的影像学特征、三维重建的成像优势及介入治疗效果。  结果  10例患者中狭窄类型包括向心性缩窄3例,曲折成角致狭窄2例,受压狭窄2例,长段狭窄和(或)血管闭塞3例。三维重建图像在狭窄的准确判断、狭窄类型的辨别和狭窄累及长度判断方面具有优势。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后门静脉最狭窄处直径较治疗前增加[(6.2±0.9)mm比(2.6±1.7)mm,P<0.05],吻合口流速较治疗前下降[(57±19)cm/s比(128±27)cm/s,P<0.05],近肝处门静脉主干流速较治疗前增加[(41±6)cm/s比(18±6)cm/s,P<0.05]。1例患者因介入穿刺引起肝内血肿,经保守观察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立体直观展示狭窄部位、特征与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医师进行治疗决策和辅助介入操作。及时的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逆转病变进程并改善门静脉血流。
酒精性肝炎自噬关键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袁超, 练庆海, 尼贝贝, 许燕, 张彤, 张剑
2024, 15(1): 90-10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3
摘要(200) HTML (138) PDF 1257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筛选酒精性肝炎(AH)的自噬关键基因,探讨AH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方法  采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2个AH基因芯片和从MSigDB、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得的自噬相关数据集,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获取关键基因。对筛选的关键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免疫浸润分析,构建信使RNA(mRNA)-微小RNA(miRNA)网络,进行酒精性肝病不同分期的自噬相关关键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在AH患者和小鼠肝脏组织中验证。  结果  本研究筛选得到了11个与AH自噬相关的基因(EEF1A2、CFTR、SOX4、TREM2、CTHRC1、HSPB8、TUBB3、PRKAA2、RNASE1、MTCL1、HGF),均为上调基因。在AH患者和小鼠肝脏组织中,SOX4、TREM2、HSPB8、PRKAA2在AH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SOX4、TREM2、HSPB8、PRKAA2可能是AH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接受度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杨树军, 卫浩, 彭江, 崔梦一, 尚攀峰, 孙圣坤
2024, 15(1): 102-11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4
摘要(214) HTML (149) PDF 113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通过构建和验证基于异种移植调查问卷的预测模型,探讨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  方法   使用问卷星平台对中国公众进行方便抽样调查,分析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使用随机分配法将所有纳入的问卷(2 280份)按7∶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结果   共纳入2 280份调查问卷,公众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为7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区、医保状况、宗教信仰、是否素食主义、异种肾移植知晓情况、是否肾移植等待者是公众能否接受异种肾移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训练集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验证集预测模型的AUC为0.785,训练集和验证集校准曲线均提示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决策曲线分析(DCA)均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结论   中国公众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于问卷调查所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青少年百草枯中毒后肺移植1例并文献复习
孟凡杰, 张岩, 蔡宏飞, 孟凡宇, 王瑞, 崔有斌, 陈静瑜, 李洋
2024, 15(1): 112-11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75
摘要(209) HTML (132) PDF 84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总结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后移植时机以及相关处理措施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百草枯中毒行双肺移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诊治经过。  结果  1例17岁青少年在摄入25%百草枯20~30 mL后出现恶心、呕吐、咳嗽伴全身乏力入院。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氧饱和情况无改善,肺部纤维化持续进展,遂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行序贯双侧肺移植。经术后康复治疗,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患者于术后50 d出院。  结论  百草枯中毒后的移植时机可选择在肝肾功能开始恢复时,围手术期主动、有针对性地预防潜在致病性细菌感染,以及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肺移植受者的预后。
移植伦理
激励制度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中的伦理分析
冯龙飞, 翟晓梅
2024, 15(1): 118-12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25
摘要(178) HTML (130) PDF 53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器官移植在重建健康、挽救生命的卓越成效表明了其重大价值所在,其中器官捐献是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取得了重大进展,器官捐献率也逐年上升。尽管如此,我国依然面临捐献器官数量不足的严峻事实,破解这个难题需要医学科学技术和公共卫生政策进一步完善。根据国际经验,实施一定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捐献率,但是激励制度本身隐藏的伦理特性似乎与器官捐献事业中的利他精神有着根本性的冲突。因此,本文从激励的性质、器官捐献与激励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的伦理论证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综述
巨噬细胞转分化在肾纤维化中的调控机制
杨艳燕, 陶涛, 罗朋立
2024, 15(1): 125-13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90
摘要(276) HTML (171) PDF 51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肾纤维化是所有进展性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肾移植术后发生肾纤维化会严重影响移植肾功能。巨噬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可塑性,在肾损伤过程中,受局部微环境刺激被募集、激活和极化,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肾组织损伤、修复和纤维化的过程。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可以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直接参与肾纤维化形成,这一过程被称为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就巨噬细胞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特点及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肾纤维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供肝保存液的演变和革新
喻国涛, 尹燕锋, 颜春涛, 邹光旭, 张黄燕, 马丽, 胡宗强
2024, 15(1): 131-13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5
摘要(180) HTML (125) PDF 53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器官保存液能够改善移植物冷缺血损伤和维持移植物良好的功能。目前,如何减少供肝在冷缺血期间引起的一系列损伤,改善和提高移植物的保存质量,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阶段,临床上的保存液仍未达到理想的保存效果,尤其是对于边缘供器官的保护作用不尽如人意。在当今供者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了改善移植物免受冷缺血损伤,其关键要素仍然是寻求最佳的供肝保存方案。本文总结了供肝在冷缺血期间的损伤机制,保存液的分类及供肝保存液的演变历程,探讨了供肝保存液的发展方向及面临的困境,为供肝保存液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的临床管理策略
杨昊, 林俊, 张健
2024, 15(1): 138-14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49
摘要(278) HTML (206) PDF 53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的引入以及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肾移植受者的短期生存率已显著提高,但长期生存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肾移植受者通常可能面临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功能丧失后的医疗管理较为复杂,包括免疫抑制药的调整、移植肾的处理以及后续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这些医疗管理直接影响移植肾功能丧失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仍缺少相关指南或共识,往往根据临床医师的自身经验决定。本文对目前移植肾功能丧失后免疫抑制药的调整、移植肾的处理和后续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等进行综述,旨在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移植后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董骏峰, 薛强, 滕飞, 赵渊宇, 殷浩
2024, 15(1): 145-15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54
摘要(168) HTML (118) PDF 51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实体器官移植极大地延长了终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器官移植受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会导致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发生风险增加,从而使感染、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升高。近年来,随着PTDM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临床医师对其认识越来越深入,与2型糖尿病相比,PTDM在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进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需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及早识别器官移植受者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受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以及降低受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PTDM的诊断、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并干预PTDM提供参考。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治疗管理
ArnouxRobenson Jean, 周佩军
2024, 15(1): 151-15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89
摘要(231) HTML (80) PDF 61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SOT)的广泛开展,SOT受者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SOT受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意识不断增强,随之也出现了真菌耐药问题,导致原有标准化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肝肾毒性等问题,也是临床医师需面对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目前三唑类、棘白菌素类以及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与免疫抑制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肝肾毒性等特征,并总结了目前不同种类SOT受者术后IFD的预防策略以及感染不同病原体导致IFD的治疗策略,旨在为器官移植及相关学科的医师提供参考。
《器官移植》杂志稿约
2024, 15(1): 160-162.
摘要(119) HTML (69) PDF 32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