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7卷  第5期

指南与共识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2016, 7(5): 327-33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01
摘要(1385) HTML (1057) PDF 20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认识, 规范国内肾移植受者管理, 帮助医师在肾移植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 我们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该指南以《2009版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肾移植受者管理指南》为主要参考, 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验, 希望能为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中国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2016, 7(5): 332-33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02
摘要(927) HTML (587) PDF 26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国内专家,总结各中心肾移植的临床经验,依据Banff 2013标准,编写了本部指南,希望能为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 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
2016, 7(5): 339-35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03
摘要(230) HTML (74) PDF 45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已成为我国移植供器官的主要来源。目前,器官保护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预后发挥关键作用,但实践中相关技术选择及应用缺乏统一共识。因此亟待建立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促进我国器官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重点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从器官获取、质量评估、保存液选择及器官保存修复、转运手段等方面,同时对新兴的机械灌注保存、修复技术进行讨论,制定《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为临床选择科学、规范的供器官保护策略提供方案。
实验研究
体外光化学疗法对皮肤移植小鼠产生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魏玉香, 杨绍臻, 肖漓, 蔡明, 钱叶勇, 于涛, 石炳毅
2016, 7(5): 335-35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0
摘要(77) HTML (27) PDF 32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输注体外光化学法处理的脾淋巴细胞对皮肤移植受体小鼠产生调节性T细胞(Treg)及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  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分离C57BL/6和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CSP、BSP),制备经8-甲氧基补骨脂素联合长波紫外线(PUVA)处理的小鼠脾淋巴细胞(PUVA-SP)。根据受者静脉输注的成分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PUVA-BSP组、PUVA-CSP组、BSP组、CSP组及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每组受体分别于术前7 d、手术当日和术后7 d按组别从尾静脉注入PUVA-BSP、PUVA-CSP、BSP、CSP或PBS。观察受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检测受体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表达情况。  结果  皮肤移植术后,PUVA-BSP组和PUVA-CSP组的受体小鼠外周细胞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明显高于输注BSP组、CSP组和PBS对照组;PUVA-CSP组高于PUVA-BSP,BSP组和CSP组低于PBS对照组。PUVA-BSP组和PUVA-CSP组的受者小鼠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BSP组、CSP组和PBS对照组(均为P<0.05)。  结论  输注足够数量的PUVA-SP可诱导受体体内产生较多的CD4+CD25+Foxp3+Treg,可以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肾脏固有树突状细胞在肾缺血-再灌注期间的变化
药晨, 李树欣, 于涛, 许小东, 石炳毅
2016, 7(5): 360-36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06
摘要(185) HTML (72) PDF 405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期间肾脏固有树突状细胞(rDC)的变化。  方法  采用C57BL/6J小鼠建立双侧肾脏热缺血模型,再灌注24 、48 h后取肾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分析CD45+细胞和CD11c+rDC的比例变化;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和白喉毒素受体标记(CD11c+GDTR)的小鼠肾组织制作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分析CD11c+rDC的比例及表型;采用CD11c+GDTR小鼠建立双侧肾脏热缺血模型,再灌注24 h后取肾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MACS磁珠富集CD45+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析r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情况。  结果  再灌注24 h后C57BL/6J小鼠肾脏内CD45+细胞比例明显增加,48 h后其比例进一步升高,再灌注24 h后CD11c+rDC数量同样持续升高,但其占CD45+细胞的比例出现明显下调,48 h后恢复并较Sham组轻度升高;CD11c+GDTR小鼠正常肾脏CD45+细胞比例低于1%,其中约40%为CD11c+的肾脏rDC,主要呈CD11bintF4/80-MHC Ⅱ+;再灌注24 h后CD11c+F4/80-亚群r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均显著升高。  结论  热IRI后rDC比例、数量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均增加,提示热IRI后肾脏rDC浸润增多且表型成熟。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大鼠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对CD4+、CD8+T细胞的影响
王玲, 拉佈旦白拉
2016, 7(5): 365-36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07
摘要(106) HTML (15) PDF 47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大鼠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对CD4+、CD8+T细胞的影响。  方法  24只Wistar雄性大鼠和12只SD雄性大鼠配对,随机分成3组(每组6对)。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以SD大鼠和Wistar大鼠为供、受体,同种移植组以Wistar大鼠为供、受体。采用Cuff法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治疗组再灌注后吸入50%的氧气和8%的二氧化碳,对照组和同种移植组再灌注后吸入50%的氧气。术后7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肺组织中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IFN)-γ的水平。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和同种移植组大鼠移植肺组织中CD8+T细胞表达均明显减少。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同种移植组的CD8+T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同种移植组的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  结论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过抑制CD8+ T细胞的增殖及CD4+ T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从而抑制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
述评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结核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石炳毅, 王强, 王仲元
2016, 7(5): 351-35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04
摘要(61) HTML (40) PDF 20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结核病是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严重而复杂的感染性疾病。SOT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使受者结核感染和结核病发生率升高。由于抗结核药物的肝肾毒性及其与免疫抑制剂之间药物代谢的相互干扰,导致临床诊断和抗结核治疗复杂性明显增加,病死率明显高于非移植结核病患者。SOT术后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继发性肺结核、肺外结核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发生率均高于普通人群。SOT术后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有其特殊性。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结核相关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减弱,从而导致临床症状不典型和实验室检查敏感性降低。发热是其最常见的典型症状。病原学、细胞免疫学、影像学诊断应常规进行。SOT术后结核病的预防包括受者和捐献者评估,潜在结核杆菌感染供者与受者的治疗。严格掌握捐献者捐献和受者移植的适应证,排除活动性结核病。活动性结核病是器官移植和捐献的禁忌证。SOT术后活动性结核病的治疗比较困难,应尽可能在移植前诊断和治疗活动性结核病,筛查中区分移植受者潜伏性结核杆菌感染和无症状的活动性结核病常较困难,本文对移植后活动性结核病治疗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临床研究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疗效的Meta分析
董红锰, 代扬, 张欣雪, 张铎贤, 白纯, 李先亮, 贺强
2016, 7(5): 370-37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08
摘要(73) HTML (52) PDF 85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ABO血型不合肝移植(ILT)的治疗效果,并与ABO血型相合肝移植(CLT)的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ILT及CLT临床疗效对比的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ILT组与CLT组受者术后1、3、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LT组相比,ILT组移植物1、3、5年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LT组术后胆道并发症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与CLT相比,ILT疗效稍逊,但仍可作为受体病情危急情况下或等待供肝时间过长时的新选择。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和分流术对肝移植的影响
孟炜, 赵辉, 张彤, 傅斌生, 汪国营, 易述红, 许赤, 汪根树, 李华, 杨扬, 陈规划
2016, 7(5): 378-38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09
摘要(161) HTML (91) PDF 20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及分流术对其行肝移植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18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史的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肝移植前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9例设为断流术组,行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5例设为分流术组,其余无断流或分流手术史的1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者在肝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门静脉吻合口最大血流速度(Vmax)、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3年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断流术组受者术前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断流术组、分流术组的肝移植手术时间均明显增加(均为P < 0.05),断流术组术后1个月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 < 0.05)。断流术组、分流术组的3年存活率明显降低(均为P < 0.05)。3组受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门静脉吻合口V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既往接受的断流术或分流术不会给后续的肝移植造成严重的困难或风险。
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
杨绍臻, 周林, 杜国盛, 宋继勇, 朱志东, 封立魁, 索龙龙, 郑永根
2016, 7(5): 382-38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10
摘要(93) HTML (36) PDF 20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  方法  以解放军第309医院2010年至2014年56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资料分为肝癌肝移植组(28例)和肝硬化肝移植组(肝硬化组,28例),肝癌肝移植组再根据术后患者有否肿瘤复发分为未复发组(8例)和复发组(20例)。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及调节性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2、IL-10、IL-1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肝硬化组比较,未复发组的IFN-γ、IL-12水平显著升高(均为P<0.05);复发组的Treg%、VEGF、IFN-γ、IL-10、TGF-β水平均显著升高,IL-2和IL-12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的Treg%、VEGF、IL-10、TGF-β水平均显著升高,IFN-γ、IL-2、IL-12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0.05)。  结论  Treg及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指标。
Luminex技术监测抗HLA抗体对肾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
林华, 陈洁晶, 陈怀周, 莫秋菊, 眭维国
2016, 7(5): 386-38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11
摘要(113) HTML (90) PDF 23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Luminex技术检测受者体内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水平在预测肾移植受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在解放军第181医院拟行肾移植患者1 105例(其中354例成功接受肾移植手术),收集肾移植术前、术后血清标本共1 923例次。采用Luminex技术检测术前和术后的抗HLA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荧光强度,同时并对移植受者进行移植肾功能检测。  结果  术前抗HLA抗体阳性血清样本占总数的51.0%(546/1 071),其中抗HLA Ⅰ类抗体阳性占26.0%(279/1 071),抗HLA Ⅱ类抗体阳性占24.9%(267/1 071),其中抗HLA抗体Ⅰ、Ⅱ类均为阳性占11.4%(122/1 071)。354例肾移植患者中,术后出现抗HLA抗体者占17%(59/354),其中单独抗HLA Ⅰ类抗体阳性者25例(术后新发阳性4例),单独抗HLA Ⅱ类抗体阳性者占15例(术后新发阳性1例),两者皆阳性者19例(术后新发阳性4例)。随访期间,术后抗HLA Ⅰ类、Ⅱ类及两种抗体均阳性者出现移植肾功能异常者分别为13例、5例和11例,其中术后抗体新发阳性者均出现移植肾功能异常。  结论  Luminex技术可动态监测肾移植术后受者抗HLA抗体水平,而抗HLA抗体阳性对预测肾移植受者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综述
机械灌注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程颖
2016, 7(5): 390-39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12
摘要(189) HTML (146) PDF 20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单纯冷保存一直是临床肝脏保存的主要模式。但供肝短缺,扩大标准供肝应用增加,对供肝保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肝脏机械灌注相关研究日益成熟,相关设备开发也越加完善,有望成为供肝保存与修复的有效手段。目前研究较多的机械灌注主要包括低温机械灌注、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和常温机械灌注。经动物实验证明,机械灌注可以有效地挽救部分边缘供肝,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且灌注液中生化指标、胆汁量等均可为供肝质量评估提供客观指标。近两三年,在欧美地区也开展了临床应用,结果令人振奋,机械灌注对“不理想”的边缘供肝的确有修复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病例还较少,欧洲数个移植中心已经拟开展相关的多中心研究。尽管机械灌注的前景乐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应用指征、灌注参数设置、灌注液的选择等仍未达成统一,尚需大量的临床实践进行探索,其效果也需长期观察进一步验证。机械灌注不仅是一种理想的保存和修复手段,同时为药物治疗、基因干预等手段提供了平台。理想的机械灌注可以实现“个体化”保存,最大程度地保存、修复供肝。期待这一技术尽早成熟,真正服务于临床。
肾移植和供体特异性抗体
李凯群, 苗芸
2016, 7(5): 394-39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13
摘要(212) HTML (134) PDF 29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而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是引起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DSA包括移植前预存DSA和移植后新生DSA(dnDSA)。预存DSA与移植后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它对肾移植结果的影响与DSA的类型和强度有关;而dnDSA预示着AMR的开始,在慢性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移植肾功能和明显降低移植物的存活率。DSA介导的免疫损伤主要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目前对于DSA相关AMR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主要有:(1)通过血浆置换清除抗体;(2)通过联合应用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或单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来抑制B细胞,减少抗体的产生;(3)利用补体C5单克隆抗体依库珠单抗阻断补体活化;(4)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5)脾脏切除。通过DSA监测来预防AMR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肾移植术后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因素
斯迪克江·尼亚孜, 戎瑞明
2016, 7(5): 399-40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14
摘要(159) HTML (88) PDF 21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调节性T细胞(Treg)作为众所周知的具有负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不仅可抑制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先天性免疫,也可在肾移植术后调节免疫耐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和利用肾移植患者体内Treg分化、扩增、活性及作用机制等的影响因素,使其发挥负免疫调节功能至关重要。本文从内在生物因素、药物因素、移植肾相关因素等方面,对肾移植患者体内Treg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肝窦毛细血管化研究进展
许明星, 许瑞云, 林楠, 周正, 钟跃思
2016, 7(5): 403-40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6.05.015
摘要(285) HTML (88) PDF 205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肝硬化特征性的基础病理改变。我国作为肝炎大国,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在肝脏疾病谱中占有很大比例。目前,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的具体机制及其发生、发展影响因素仍不清楚。对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能为进一步揭示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过程及阻断肝硬化病理进程提供理论依据,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此外,晚期肝炎后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肝性脑病等终末期肝病多需肝移植治疗,肝窦毛细血管化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终末期肝病的形成,有望缓解当下我国肝移植严峻形势所面临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