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6卷  第3期

述评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评估方法及改善的研究进展
薛武军
2015, 6(3): 131-13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01
摘要(67) HTML (48) PDF 12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正逐渐成为我国器官移植的主要器官来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受多种不稳定因素影响, 其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导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肾术后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较高。因此, 提高术前评估水平、改善供肾质量、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是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的两种常用评估方法——术前供肾活组织检查和机械灌注, 及改善供肾质量的方法——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述评, 介绍其研究进展。
专家论坛
肝移植介入治疗应用及进展
孙军辉, 周官辉, 郑树森
2015, 6(3): 134-13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02
摘要(95) HTML (39) PDF 20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 介入放射学在肝移植术前可以控制病情进展, 为肝移植争取时间, 同时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和非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提高移植肝的存活率, 延长患者生存期, 可使大多数患者避免外科修复和再次肝移植。
实验研究
β-arrestin-2通过抑制自噬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王励, 汪根树
2015, 6(3): 139-145, 15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03
摘要(277) HTML (75) PDF 79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β-arrestin-2对小鼠缺血-再灌注(IR)肝脏自噬的影响及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β-arrestin-2野生型(WT)及基因敲除(KO)小鼠制作肝脏IR模型(70%肝脏缺血90 min后恢复肝脏血流)。实验分为4组:即WT小鼠假手术组(WT+Sham组)、WT小鼠IR组(WT+IR组)、KO小鼠假手术组(KO+Sham组)、KO小鼠IR组(KO+IR组), 每组各18只。再灌注6、12、24 h收集各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标本。通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理学分析判断肝脏损伤程度, 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关键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中的自噬体来分析判断肝脏自噬活动情况。  结果  与Sham组相比, IR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显著升高(均为P < 0.01), KO+IR组较WT+IR组升高更明显(均为P < 0.01)。肝组织HE染色显示, WT+Sham组和KO+Sham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肝细胞形态、肝小叶结构正常; KO+IR组和WT+IR组再灌注后6 h肝细胞轻、中度肿胀, 肝窦稍扩张, 12 h肝细胞重度肿胀, 炎症细胞浸润, 片状损伤区域明显, 24 h肝索排列趋于规则; 与WT+IR组比较, KO+IR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损伤程度更严重和范围更大。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再灌注后6、12 h自噬关键蛋白LC3的表达呈上升趋势, 24 h表达略有下降, 其中KO+IR组的表达水平高于WT+IR组。肝组织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再灌注后各时间点IR组的自噬体数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均为P < 0.01), KO+IR组的自噬体数量较WT+IR组明显增多(P < 0.05)。  结论  β-arrestin-2可能通过抑制自噬来减轻小鼠肝脏IRI。
肾移植受者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取和纯化
刘丹, 胡娟, 刘萍, 罗伟光, 李婷婷, 郭靖, 明英姿, 邹义洲
2015, 6(3): 146-15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04
摘要(104) HTML (63) PDF 32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受者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方法  首先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收集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良受者的血清样本, 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筛选; 用Luminex抗体检测平台检测血清中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 (MICA)的抗体。在确定血清标本中存在有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后, 用HUVEC将其吸附。洗涤细胞后再将吸附的抗体从细胞膜上洗脱下来, 再用Protein-A/G磁珠再次纯化和浓缩洗脱液中的抗体IgG。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洗脱液中抗体活性,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凝胶和免疫印迹法鉴定纯化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IgG)。  结果  在386例肾移植受者的血清中, 选取血清肌酐(Scr)>400 μmoI/L、抗HLA抗体阴性、抗MICA抗体阴性和荧光反应强度(MFI)>16的5例受者的血清样本, 纯化后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IgG在SDS-PAGE凝胶显示免疫球蛋白重链(纯度>9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纯化的抗体具有重新结合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的特性。  结论  采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吸附肾移植受者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纯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
GPR49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汤凯雯, 唐云强, 龚远锋, 赵宏宇, 王嘉康, 唐辉, 麦聪
2015, 6(3): 152-15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05
摘要(74) HTML (12) PDF 21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49(GPR49)基因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根据转染的小干扰RNA(si-RNA)不同, 将Huh7细胞分为GPR49-siRNA(si-GPR49)组和阴性对照NC-siRNA(si-NC)组, 另设未转染Huh7细胞为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GPR49、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MTT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  结果  si-GPR49组GPR49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control组的(23.8±3.1)%(P < 0.05)。与control组相比, si-GPR49组GPR49、cyclin D1、MMP9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 < 0.05)。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 si-GPR49组细胞在72 h的吸光度(OD)值(0.53±0.12)明显低于control组(1.35±0.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i-GPR49组平均穿膜细胞数为(13.6±2.5)个, 明显低于control组的(65.3±6.1)个,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GPR49-siRNA可抑制Huh7细胞GPR49基因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yclin D1水平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能力, 通过影响MMP9蛋白表达水平抑制Huh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1 cm坐骨神经缺损
周丽娜, 崔晓军, 苏开鑫, 王晓红, 蔡雪彦, 郭金华, 纳青青
2015, 6(3): 157-161, 16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06
摘要(86) HTML (36) PDF 35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的种子细胞移植治疗外周神经损伤的效果。  方法  从成年大鼠的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BMSC, 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移植后分为BMSC+去细胞SD大鼠神经导管组(BMSC治疗组)和空细胞SD大鼠神经导管组(阴性对照组), 每组各5只。比较两组大鼠术后2、4、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 术后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传导功能和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等修复效果的指标。  结果  BMSC治疗组的坐骨神经修复术后2、4、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术后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传导功能和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均优于阴性对照组(均为P < 0.05)。  结论  BMSC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可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磷酸肌酸对离体大鼠肝脏冷保存的保护作用
曹经琳, 王淼, 王洋, 任贵军, 史艳敏, 窦剑
2015, 6(3): 162-16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07
摘要(98) HTML (34) PDF 26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CP)对大鼠离体肝脏冷保存的保护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单纯冷保存离体灌注模型, 对照组予单纯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W液)灌注肝脏, 低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1 g/100 ml CP灌注肝脏, 中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2 g/100 ml CP灌注肝脏; 高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3 g/100 ml CP灌注肝脏。各组大鼠肝脏分别于4℃相应灌注液中冷保存后0、6、12、18、24 h共5个时间点, 分别检测肝下下腔静脉内保存液的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 检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 观察肝脏组织肝细胞的凋亡指数(AI)和肝脏组织核因子-κB阳性表达率,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结果  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在冷保存12 h后, ALT及LDH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 < 0.05);冷保存18 h后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的MDA、MP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 < 0.05);在冷保存12 h及18 h时, 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的肝细胞AI及核因子-κB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 < 0.05);冷保存24 h后, 高剂量组保存液的ALT、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中剂量组(均为P < 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 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的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 各剂量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  结论  在UW液中加入CP对大鼠离体肝脏冷保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优于单纯应用UW液保存。
临床研究
中国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趋势分析
王超, 李涛, 张健, 刘芬, 解泽林, 唐雅望, 孙雯, 郭洪波, 林俊, 张磊, 田野, 马麟麟
2015, 6(3): 169-17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08
摘要(118) HTML (89) PDF 20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通过收集分析近10余年来我国公开报道的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资料, 试图揭示中国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变化趋势。  方法  以"肾移植"和"肿瘤"为检索词,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总库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严格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研究, 分析恶性肿瘤总体情况、发生部位和地域差异等。  结果  共筛选出2003年至2014年9篇文献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单中心肾移植病例共计15 120例, 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共计446例, 肿瘤发生率为2.95%(446/15 120), 移植后肿瘤以泌尿系统肿瘤(55.8%)为主。  结论  我国肾移植患者罹患恶性肿瘤的总发生率为2.95%, 以泌尿系肿瘤最常见。因此, 肾移植术后肿瘤筛查应作为患者随访的常规检查项目。
肾移植受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孔祥瑞, 肖漓, 刘志佳, 高钰, 毕丽丽, 石炳毅
2015, 6(3): 174-17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09
摘要(95) HTML (56) PDF 22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观察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 评估其与移植物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  横断面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接受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且肾功能恢复稳定33例受者为移植组, 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肾衰竭(CRF)的患者65例为CRF组, 3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连续监测移植组在肾移植术前及术后3、7、14、21 d的血清Hcy和Scr水平, 比较肾移植前后血清Hcy水平的变化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  CRF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为(25±10)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μmol/L和移植组稳定期的(15±9)μmol/L, 移植组的血清Hcy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01)。CRF组、移植组和对照组的Scr水平分别为(708±302)μmol/L、(98±23)μmol/L、(72±18)μmol/L, CRF组的Scr水平明显高于移植组和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01)。CRF组、移植组和对照组的BUN水平分别为(18.1±5.9)mmol/L、(10.9±5.3)mmol/L、(4.9±1.3)mmol/L, CRF组的BUN水平明显高于移植组和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01), 移植组BUN水平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移植组患者肾移植术后随着肾功能好转, Scr和血清Hcy水平逐渐降低, 其中术后14 d血清Hcy水平降至最低(15±5)μmol/L, 与术前的(25±10)μmol/L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4 d内, 移植组肾移植受者的血清Hcy水平与Scr水平呈正相关(r=0.761, P < 0.05)。  结论  肾移植受者的血清Hcy水平与移植肾功能相关, 联合检测血清Hcy与肾功能指标对预防高Hcy血症和早期评估移植物功能有一定指导意义。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的Cox风险模型分析
李文浩, 苏泽轩, 叶泽兵, 黄明坦, 陈航
2015, 6(3): 179-18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10
摘要(67) HTML (31) PDF 205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肾移植的40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风险模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发生时间、感染类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外周血血红蛋白、血糖、血清肌酐(Scr)、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急性肺损伤、发生排斥反应、输血、输注白蛋白、输注免疫球蛋白、使用呼吸机、给氧方式、免疫抑制方案、免疫抑制剂剂量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住院时间共20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与结论  无吗替麦考酚酯(MMF)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是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包含MMF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和早期联合抗感染治疗可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人、肾存活率。
肾移植术后慢性腹泻的临床诊治分析
李智斌, 张更, 刘克普, 阮东丽, 马帅军, 杨晓剑, 秦卫军, 袁建林
2015, 6(3): 184-18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11
摘要(124) HTML (89) PDF 22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慢性腹泻的诊治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规律随访的353例患者中发生慢性腹泻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肾移植术后慢性腹泻的发生情况(发生率、发生时间、病程、并发症),记录慢性腹泻患者的一般状况与辅助检查指标变化(体重指数、贫血情况、辅助检查指标),以及患者的治疗经过与预后。   结果  353例肾移植患者中15例(4.2%)发生慢性腹泻,给予积极对症、病因治疗的时间为(15±7)d,腹泻期间死亡2例(分别死于消化道出血和严重低钾血症猝死),其余患者的腹泻均治愈。13例患者随访期间预后良好5例,死亡2例(均死于肺部感染),移植肾失功5例,移植肾功能不全1例。   结论  肾移植术后慢性腹泻病因复杂,应积极对症、病因治疗,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预后不良。
Rh阳性患者接受Rh阴性尸体供肾肾移植2例并文献复习
马帅军, 郑昱, 刘克普, 阮东丽, 李智斌, 张更, 杨晓剑, 袁建林
2015, 6(3): 190-19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12
摘要(100) HTML (49) PDF 17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Rh阳性患者接受Rh阴性尸体供肾肾移植的安全性。   方法  2013年11月29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为两例Rh阳性患者实施Rh阴性尸体供肾肾移植术。回顾性分析两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两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均未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或急性排斥反应。随访12个月,移植肾存活良好,患者无明显不适。   结论  通过术前加强免疫抑制,充分灌注及严密术后监测,Rh阳性患者接受Rh阴性尸体供肾肾移植是安全的。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郭芳, 郑永江
2015, 6(3): 194-196,20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13
摘要(123) HTML (133) PDF 175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诊治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甲亢的1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39个月出现甲亢症状,患者有甲亢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给予药物治疗后效果良好。   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甲亢临床少见,有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该病如早期诊断和治疗,疗效良好。
综述
调节性B细胞与器官移植
宋继勇, 石炳毅
2015, 6(3): 197-20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14
摘要(49) HTML (76) PDF 14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调节性免疫细胞网络是目前移植免疫领域研究热点内容之一,其中调节性B细胞(Breg)是新近发现的一群具有负向调节功能的B细胞。目前研究认为,Breg具有表型多样性的特点,主要通过产生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以及自然抗体等发挥负向调节作用。Breg还有促进调节性T细胞增殖的功能,具有诱导器官移植术后免疫耐受和维持耐受状态的作用。B细胞参与器官移植反应的机制复杂,应将Breg与效应性B细胞区别对待,且如何调控效应性B细胞与有潜在免疫抑制功能的Breg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自然杀伤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肝病和肝移植中的作用
李小燕, 李旭
2015, 6(3): 201-20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15
摘要(84) HTML (31) PDF 19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常见感染性疾病,且慢性乙型肝炎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肝切除、肝移植等治疗手段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和原发性肝癌(肝癌)的有效措施。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免疫重要组成部分,以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的方式识别抗原,参与先天性免疫应答,且通过调控T细胞应答及对T细胞的直接作用,对特异性免疫反应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就NK细胞在HBV感染性肝病和肝移植术后宿主的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自噬与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赵坤, 叶小鸣
2015, 6(3): 206-20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16
摘要(66) HTML (32) PDF 11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自噬是真核细胞为应对外界变化,依赖溶酶体对包括衰老细胞器和胞内过期蛋白质等自身结构进行可控制性生物学降解的过程。自噬与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自噬在肝移植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学术动态
第七届羊城肝脏移植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张英才, 李华
2015, 6(3): 209-21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3.017
摘要(100) HTML (82) PDF 14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第七届羊城肝脏移植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2015年会于2015年3月2日至4日在广东广州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广东省器官移植研究中心、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共同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移植与免疫新观念"。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2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风光旖旎、春气盎然的羊城,共同探讨了复杂肝移植手术和免疫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