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5卷  第5期

述评
T淋巴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作用
饶建华, 王学浩
2014, 5(5): 261-26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01
摘要(107) HTML (59) PDF 30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在多种临床环境(器官移植、分段切除)中发生,可以导致缺血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虽然先天性免疫反应在IRI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T淋巴细胞也参与IRI的发病过程,包括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γT淋巴细胞等。
专家论坛
浅谈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的建设
明英姿, 谢文照
2014, 5(5): 266-26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02
摘要(67) HTML (29) PDF 23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移植前沿
索拉非尼防治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
周林, 郑永根, 杜国盛
2014, 5(5): 270-276,30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03
摘要(75) HTML (95) PDF 32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实验研究
miRNA-155对调节性T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范烨, 陆云杰, 鲁皓, 张峰, 李国强, 吕凌
2014, 5(5): 277-28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04
摘要(127) HTML (67) PDF 110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155对调节性T细胞(Treg)的两种亚型诱导性Treg(iTreg)和天然性Treg(nTreg)的影响。   方法   采用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获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磁性细胞分选法分别获取幼稚T细胞和nTreg。培养阶段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幼稚T细胞加入白细胞介素-2培养)、iTreg组(幼稚T细胞加入白细胞介素-2和转化生长因子-β培养)和nTreg组(nTreg加入白细胞介素-2培养)。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未处理亚组、scramble亚组和miRNA-155拮抗剂亚组(每亚组3个孔)。采用低密度芯片分析方法检测3组中的未处理亚组细胞中miRNA-155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中各亚组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25、Foxp3、CD12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中各亚组细胞的CD4+ CD25+Foxp3+SOCS1+ Treg比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中各亚组细胞的Treg抑制功能。   结果   与对照组和iTreg组比较,nTreg组细胞的miRNA-15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和iTreg组比较,nTreg组的SOC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加入miRNA-155拮抗剂后并未导致Foxp3、CD127和CD25等Treg重要表面标志物发生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组和iTreg组比较,nTreg组的SOC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Treg组中的未处理亚组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较低,而拮抗剂抑制其表达之后(miRNA-155拮抗剂亚组),能够使其SOCS1表达升高。iTreg组中,与未处理亚组比较,miRNA-155拮抗剂亚组的Treg抑制功能在1:8、1:16、1:32的比例时,显示出了更强的抑制功能(均为P<0.05)。   结论   体外拮抗miRNA-155对nTreg的抑制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是能够增加iTreg的SOCS1表达水平和体外抑制功能。
Caspase-3 siRNA减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株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刘立宝, 黄蕾, 张军航, 廖洪映, 胡爱玲, 许世磊, 华平
2014, 5(5): 283-28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05
摘要(57) HTML (31) PDF 155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在体外采用Caspase-3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减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稳定株细胞凋亡的方法,以构建稳定表达的MSC细胞株。   方法   使用逆转录病毒包装系统,在293FT细胞中进行包装生产含Caspase-3 siRNA的病毒颗粒,然后转染给大鼠MSC,对转染后的细胞进行筛选并扩增培养得到稳定株细胞。根据逆转录病毒的特性,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对细胞株进行稳定表达的鉴定,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对稳定株细胞和正常MSC进行凋亡检测并进行定位比较。   结果   与正常细胞比较,MSC稳定株细胞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量和mRNA含量明显降低;在同样体外环境下,MSC稳定株细胞的凋亡数量比正常细胞明显减少。   结论   利用逆转录病毒包装系统可得到稳定表达Caspase-3 siRNA的MSC稳定株细胞。MSC稳定株细胞比正常细胞凋亡明显减少。
不同品系大鼠之间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比较研究
叶志坚, 杨中萌, 王效民
2014, 5(5): 289-29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06
摘要(147) HTML (39) PDF 363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品系大鼠之间肝移植排斥反应特点。   方法   依据大鼠不同品系分成对照组SD→SD(A组),实验组Wistar→SD(B组)、Lewis→BN(C组)以及DA→Lewis(D组)4个组,采用Kamada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比较各组受体大鼠术后10 d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和白蛋白(Alb)]、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水平、急性排斥反应组织病理学分级和术后平均生存时间。   结果   与A、B组比较,C组和D组的血清ALT和TB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组比较,D组的TB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A组比较,B、C、D组大鼠血清IL-2和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C组和D组的IL-2/IL-10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大鼠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D组的IL-2/IL-10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组比较,D组大鼠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D组的IL-2/IL-10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组大鼠肝组织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排斥活动性指数(RAI)评分(1.8±0.7)分;B组RAI评分(3.1±1.3)分,属轻度或不明确性排斥反应;C组RAI评分(6.9±0.8)分,属中~重度排斥反应;D组RAI评分(8.8±0.5)分,属重度排斥反应。各组间RAI评分比较以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B组、C组、D组受体大鼠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9.3±1.9)d、(116.9±8.3)d、(53.4±6.1)d、(12.1±2.4)d,A组与B组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4种组合中,大鼠DA→Lewis模型排斥反应最剧烈,Lewis→BN次之,而Wistar→SD最轻,接近于免疫耐受。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SDF-1、ICAM-1表达与肾小管坏死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马帅军, 张更, 曹志强, 刘克普, 李智斌, 阮东丽, 杨晓剑, 袁建林
2014, 5(5): 294-29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07
摘要(97) HTML (44) PDF 23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肾小管坏死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假手术组两组,每组各30只。根据手术后检测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6个不同时段的亚组(1、6、12、24、48、72 h组),每个亚组有5只大鼠。手术组建立大鼠肾IR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予游离双侧肾动脉后缝合切口。检测各个时间点肾功能、肾小管坏死评分及肾脏组织SDF-1、ICAM-1表达变化。对手术组大鼠肾组织SDF-1、ICAM-1表达与肾功能和肾小管坏死评分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手术组术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较术前及相应时间段假手术亚组明显升高(均为P<0.05),且于术后12 h显著升高,高峰期在术后48 h。手术组肾小管坏死评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均为P<0.05);肾小管坏死评分最高在手术48 h组(P<0.05)。与手术1 h组比较,手术6 h组大鼠肾组织SDF-1、ICAM-1表达开始明显增多(均为P<0.05);手术后48 h达高峰,于手术后72 h开始下降。手术组的肾组织SDF-1、ICAM-1表达与术后各时间段BUN、Scr、肾小管坏死评分呈正相关(r=0.614、0.662、0.751;0.640、0.703、0.785;均为P<0.05)。   结论   当大鼠肾组织发生IRI时,SDF-1、ICAM-1表达上调,BUN、Scr升高,肾小管坏死评分升高,而且SDF-1、ICAM-1的表达与BUN、Scr、肾小管坏死评分呈正相关,提示SDF-1、ICAM-1表达增高程度可以作为反映肾IRI后严重程度的指标。
临床研究
两种生物免疫诱导方案对肾移植受者的影响
李健, 许亚宏, 郭瑜, 马小平, 卢奕, 李阳波, 贾志刚, 赵启华, 罗顺文, 陈萍
2014, 5(5): 299-30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08
摘要(70) HTML (36) PDF 22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评估肾移植受者中应用两种不同生物制剂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在解放军第452医院泌尿外科暨成都军区泌尿外科中心应用生物制剂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78例尸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免疫诱导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单克隆抗体组(A组,35例,接受巴利昔单抗治疗)和多克隆抗体组[B组,43例,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另以同期在该院未接受免疫诱导治疗的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C组,32例)。分析3组受者术后12周内的人、肾存活情况。监测3组受者术后7、14、30、60 d血清肌酐(Scr)水平变化。比较3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术后12周,3组受体人、肾存活率分别为 A组100%和100%,B组97.7%和97.7%,C组100%和96.9%,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14 d,与C组比较,A组和B组的Scr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组比较,A、B两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受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免疫诱导治疗在肾移植受者中应用安全有效。
普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小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徐惠, 任秀昀, 岳扬, 吴风东, 李威, 陈新国, 沈中阳
2014, 5(5): 304-30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09
摘要(146) HTML (32) PDF 19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评价普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在小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栓塞(HAT)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武警总医院施行的55例小儿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在术后早期应用CDFI技术进行常规血流监测。经CDFI多切面检查于肝内未见肝动脉血流信号拟诊HAT,对怀疑HAT者进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CTA)检查或手术探查。应用Chiss统计软件,计算普通CDFI技术诊断HA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55例小儿肝移植受者中,CDFI检查共拟诊3例HAT,其中2例为肝动脉主干栓塞,1例为肝右动脉栓塞,均经CTA检查和手术探查证实诊断。本组病例HAT发生率为5%(3/55)。应用普通CDFI 技术诊断小儿肝移植术后HAT的灵敏度为1.0、特异度为1.0、假阳性率为0。   结论   普通CDFI技术为小儿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检测首选的、最主要的检查手段,经验丰富的移植超声医师实施检查可提高诊断HAT的准确性。
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的研究
陈焕伟, 邓斐文, 甄作均
2014, 5(5): 308-31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10
摘要(62) HTML (82) PDF 25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移植的32例乙肝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来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年10月至2007年9月的6例无心跳供体肝移植,供肝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均为(-),受体术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其中2例合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1例合并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5例受体术前血清HBV 脱氧核糖核酸(DNA)>1 000 copies/ml,1例HBV DNA<1 000 copies/ml。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第二阶段为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的26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其中1例为肝肾联合移植);供肝血清HBsAg(+)6例、(-)2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5例,HBeAg(+)2例,抗-HBc(+)14例,抗-HBe(+)5例;11例受体术前血清HBV DNA>500 copies/ml,15例HBV DNA<500 copies/ml;25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单药口服预防乙肝复发。   结果   第一阶段肝移植受体中位随访时间为104个月,全部受体术后血清HBsAg和HBV DNA均转阴,至今未见乙肝复发。第二阶段肝移植受体中位随访时间为50周,20例接受HBsAg(-)供肝,其中1例于术后39周出现一过性HBsAg(+),随后又转阴;另1例肝肾联合移植受体在移植术后28周发生乙肝复发,但血清HBV DNA(-);其中15例采用抗-HBc(+)供体肝移植术后均未见乙肝复发。6例采用HBsAg(+)供体的肝移植受体术后HBsAg均未转阴。所有随访受体均存活,术后均未见HBV DNA复制,亦未发现核苷类似物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   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的复发是有效和安全的。
短篇论著
供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伴肝右动脉变异肝移植经验总结(附1例报告)
刘振生, 赵红川, 耿小平, 赵义军, 刘付宝, 王国斌
2014, 5(5): 314-317,32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11
摘要(141) HTML (125) PDF 208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移植供肝合并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肝右动脉变异的处理方法。   方法   2013年11月实施1例供肝存在FNH合并肝右动脉变异的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供肝修整过程中切除肝脏占位病变,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为FNH,并将变异肝右动脉的肠系膜上动脉补片与脾动脉端端吻合。   结果   供肝变异动脉修整重建后成功完成供肝植入,术后无动脉血栓形成、胆漏、出血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   当供肝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时,首选变异肝右动脉的肠系膜上动脉补片与脾动脉端端吻合。供肝FNH并非肝移植的禁忌证,可在修肝过程中予以一期切除。
病例报告
肾移植直接插入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并发症2例报告
廖贵益, 赵奇, 朱道方, 唐亮, 杨佳佳, 方卫华
2014, 5(5): 318-32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12
摘要(81) HTML (84) PDF 119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直接插入式输尿管膀胱或肠代膀胱吻合术在临床上得到部分术者开展。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鉴于该术式的优点和目前常用的膀胱外黏膜下隧道法操作时间较长、易尿瘘的缺点,我们将直接插入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用于肾移植病例。但开展初期(2013年1月至3月)有两例移植患者出现输尿管末端坏死、梗阻的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学习园地
常见医学论文统计学问题及释疑(四):统计图或表的常见问题
陆丽明, 陈雯, 凌莉
2014, 5(5): 321-32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13
摘要(98) HTML (31) PDF 58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统计图和统计表是对资料蕴含信息进行统计描述的重要工具。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曲线的走势、直条的长短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所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常见的统计图包括线图、条图、直方图、饼图、百分条图、散点图。
综述
调节性T细胞体外诱导及其在器官移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覃伟, 杨扬
2014, 5(5): 324-32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14
摘要(63) HTML (9) PDF 20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器官移植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终末期疾病、挽救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器官移植的主要术后并发症,影响受者长期存活。虽然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些药物长期应用会使受者处于免疫低下状态,进而发生感染、肿瘤及其他并发症。
胆管癌的诊治困境与肝移植进展
李斌, 吕凌, 王学浩
2014, 5(5): 328-33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15
摘要(138) HTML (69) PDF 16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是一种来源于肝内或肝外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生率约占所有人类恶性肿瘤的2%,消化道肿瘤的3%,占肝脏肿瘤的第2位。胆管癌为腺癌,对放射治疗(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均不敏感,预后较差。
学术动态
活体肝移植进展——2014年世界移植大会(WTC)概览
杨卿
2014, 5(5): 331-33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4.05.016
摘要(139) HTML (58) PDF 12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由国际器官移植学会(The Transplantation Society,TTS)、美国器官移植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Transplantation,AST)和美国器官移植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Transplant Surgeons,ASTS)共同举办的2014年世界移植大会(World Transplant Congress,WTC)于7月26日至31日在美国旧金山西莫斯克尼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大会共收到来稿近万篇,世界各地移植领域的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大会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展示了移植领域的新进展,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和共享成果的平台。作为供肝重要来源之一,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仍是探讨的热点之一。